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基隆」標籤的文章

基隆早餐 乾麵與那些湯類

每次有親朋好友在早上來基隆時, 他們自己總是會選擇去排炭烤三明治或是吃蔥油餅。 不管吃個名氣也好,體驗一下生活也好,反正不難吃。 不過如果是要我自己帶他們去吃早餐就頭痛了, 到底要不要帶去吃那些自己平常不吃的店呢? 也許是自己的生活圈比較狹小, 印象中小時候如果不吃西式早餐店的話, 通常會看到大家有這幾種選擇: 鹹粥配炸物, 乾麵蔥油餅餛飩湯 , 米粉炒、大麵炒配魷魚羹湯或豆干包湯, 米苔目 米粉湯 粿仔湯。 鹹粥這派已經式微,只剩遠東戲院跟孝三路跟廟口的四家店。 至於豆干包就剩魚丸伯跟火車站那邊的店比較知名,口味也比較重。 個人會買安樂菜市場底的豆干包跟魷魚羹。 特色就是豆干包的肉餡不加沙茶比較清淡,魷魚羹就是花枝丸的魷魚版(魚漿加魷魚腳)。 米苔目、米粉湯、粿仔湯,手工作的人越來越少,甚至著名的沙茶粿仔直接變成沙茶乾麵店。 只剩下乾麵、餛飩湯倒是遍地開花: 蔥油餅與大餛飩 以前市區最知名的知味園跟周家雖然吃了很多次, 但是基隆特色烤過煎過乾乾脆脆的蔥油餅個人實在不愛,就愛那乾麵與大餛飩湯。 乾麵會附上幾片肉片,一點榨菜跟蔥花,再加上油跟祕方,就是一碗蔥油餅店的乾麵。 老實說帶人去蔥油餅店而自己不吃蔥油餅的事也不是沒幹過,但是就覺得有點不好意思,而且容易讓人預設那餅不好吃XD。 個人比較常吃同一家人開的東家館或今日蔥油餅,反正不吃蔥油餅就不用管餅的口感差異。 孝三路周邊 乾麵配上小餛飩湯 大概是靠近火車站與客運站的關係,成為一級戰區,連小巷子裡都一堆店家。 每家都會賣乾麵配上小餛飩湯。 基隆的乾麵標準就是廣東(仔)麵,一種相對扁薄的白麵, 就算是因為個人口味換成細麵(小條)也決不會是油麵。 乾麵上桌看起來大多是乾乾淨淨,不會有醬油膏, 再看客人自己要加上特調甜辣醬。 湯頭幾乎都是大骨為底,但是湯頭都算是清爽,一定會灑上芹菜株。 每家餛飩都可以買生的回去,但是沒那個湯頭就少一味。 比較常吃的幾間 遠東戲院教會對面麵店,特色是老板娘記憶力超好, 還有他的調味特別適合蛋黃拌麵,自從禽流感後我只敢加甜辣醬就少去了。 長腳麵店 有店面以後乾淨很多,營業時間很長。 麻醬很有特色,魯油豆腐跟豬腳也不錯 比較矮的老板以前麵煮得很有彈性,麵中間會像煮義大利麵留一點芯增加口感, 但是搬家以後吃了幾次都...

基隆的小攤販

去年開始發現一些記憶裡的味道慢慢消失, 像是新福牛肉大王、 燒邁大王,郭家水餃都歇業了, 這個時候才發現自己的年紀大了,也已經好幾年沒有建立新的回憶。 回訪記憶中的好滋味 雖然有時候會遇到一些店家口味跟態度改變,相見不如不見。 但是這些與親朋好友一起享受的回憶點消失後, 就很難拼湊出以往生活完整的印象, 也再也沒辦法回想起那些記憶。 有些基隆的小攤販路過就會想買,而且總覺得有一天會默默地消失。 南榮路 花圃 豆漿香腸 通常是晚上遇到的機會比較多,偶爾會下午開業。 常常在周五晚上讓我提前在三坑下車,就是為了走去喝一杯紅茶豆漿, 來消除天氣的悶熱跟上班的疲勞,但在這個減糖保健康的年代是種巨大的誘惑。 歐吉桑負責豆漿、紅茶、烏梅汁,歐巴桑負責烤香腸。看著人們在烤網前等著香腸烤熟,一邊聊天還順手剝幾個大蒜。 即使步調有點緩慢,大家還是耐心等著老闆伸手勺起裝在鐵桶裡的飲料。 是種現在很難找到不會因為排隊而不耐煩的時光,讓心情放鬆了下來。不過如果是使用打開水龍頭的方式裝飲料,大概就會讓我回想到國軍生活了。 不只是經營方式,飲料的口味也很傳統紅茶、比起淡淡的香氣更搶戲的是甜味。 豆漿有著燒焦味、 烏梅汁喝起來酸鹹甜。飲料由於保存方式的緣故,有時喝起來還會帶點碎冰。但我每次去幾乎都喝紅茶加豆漿。另外,攤販斜對面的桂豐食品行的麻荖也不錯。 信五路義二路轉角 騎樓 綠豆湯 楊桃汁 只賣夏季,營業時間從下午開到晚上的樣子。 由歐吉桑一個人負責楊桃汁跟綠豆湯以及打瞌睡, 所以有時候去會不好意思叫醒老人家。 綠豆湯的濃稠度可以說是在喝綠豆沙,小碎冰更是增加了口感。 帶點鹹味的傳統楊桃汁,在夏日很能提振精神。 還有兩種濃縮汁可以買回家使用,聽說其中一種是拿來治感冒的。 另外,攤販旁邊的大腸圈口感很好| 義二路信三路轉角 騎樓 壽司攤 似乎只有平日晚上才會出來擺攤,大概八點左右就賣完了。 歐吉桑負責味增湯,歐巴桑負責包豆皮壽司跟海苔壽司。 豆皮吃起來有淡淡的甜味,米飯的口感也不錯。 小小顆的壽司常常讓人不知不覺地吃完一整盒。 這幾年下來有些老店或攤販漸漸有年輕人回來幫忙做事, 但也有很多店家檯面上沒看到有下一代的回來幫忙, 不知道接下來的基隆會是什麼樣貌。

2016-紅淡山計畫

本次選擇路線 :寶明寺登山口至銘傳國中下山 路線歡樂等級 :加班到9點,隔天也能去爬。 路況 :全程步道或階梯,幾乎沒有泥土路。 路線主線總行程時間 :約一個半小時 各休息(景)點間隔 :10分鐘左右 裝備 :雨具必備

一個沒事做的星期天下午

沒飯吃的星期天下午。 一旦錯過了正餐時間,在台北市以外的地方好像很難有適合的店家能夠吃飯。 又一次的在基隆市區遇到這種狀況,但也還是不想屈服於廟口跟速食店, 於是又到了簡家蚵仔煎、點了咖哩飯、餛飩湯、燙青菜。 雖然店名是蚵仔煎,但是菜單上的菜色看起來更像是一般的陽春麵攤。 除了蚵仔煎,燒賣、咖哩飯、餛飩也是挺熱銷的,有的時候來看到店裡滿桌的客人沒一個有點蚵仔煎的也是挺有趣的,尤其是看到點乾麵配燒賣湯的客人。

基隆市區素食

宗教素,無五辛跟蛋。 三大需求 周日有營業 方便外帶 素料少